2007/06/18 | 看完怪物后
类别(左顾右盼) | 评论(1) | 阅读(34) | 发表于 19:35

 

        昨天看完浦沢直树的怪物MONSTER,感觉太爽了!多年前的一个周末晚上,无意中转台发现一个动画片,

没看几分钟就被我老妈赶回屋睡觉去了,没看成......只记得是有说什么关于东德西德的。前段时间才发现原来

是这家伙画的,当时还以为是欧美的动画片......嘿,只能说这家伙也是个怪物,完全被他的故事编排和画面吸

引了......可是今天早上却被池上辽一的什么鬼三国志把我的心情完全破坏了,YY中国,操,萝卜头也只能在漫

画中做做梦。转篇文章,好像是关于浦沢直树的!转载自:http://www.js.xinhuanet.com/zhuanlan/2005-10/08/content_5287931.htm

    浦泽直树凭借着《PLUTO》获得了代表着日本漫画界最高荣誉之一的第9届手塚治虫文化奖大奖,“浦泽直树X手塚治虫”这样的组合前来拿奖是众望所归的吧,而通常的说法——这部作品是手塚老师“借尸还魂”,这种形容还真是颇有些诡异,“尸”者——浦泽直树,之前的《MONSTER》和《20世纪少年》已经让他赢得了在日本漫画界堪称“大满贯”的优异成绩,而在《20世纪少年》未完结之际,浦泽根据手塚治虫名作《铁臂阿童木》里《史上最大的机器人》的人物设定,演绎了一个新故事(于2004年9月开始在《Big Comic Original》连载),描绘了发生在人类与机器人共存的未来世界里的机器人杀人之谜,转眼大半年过去,《PLUTO》的日版单行本也发行了2卷,在这个时候来初探一下《PLUTO》,看看“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这句话用在浦泽直树这部作品上是否合适?

    标 记

    ——如果那是邪恶的,那么真正的恐惧是来自我们的自身心底。

    漫画一开始,瑞士林业厅所属的大型机器人蒙布朗在一场森林大火中离奇丧身,其身体遭到彻底的粉碎性破坏,而更为奇异的是——在其散落的头颅双耳两侧各插有一根树叉形成“角状”。而此后费尔南多.兰凯(机器人法拥护团体的干部)被发现死于自己的寓所内,现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却没有发现有人类进入过的痕迹,而尸体头部两侧也发现了被插有“角状”的东西。之后法学者田崎纯一郎(国际机器人法的提案上交者)被害一案也发现在尸体头部有着同样的标记,这种连续作案然后留下标记的做法,显然是同一人所为并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意义。从这样的情节展开与标记设定,便可以判定《PLUTO》是与浦泽的前两部作品(《MONSTER》和《20世纪少年》)一脉相承的,就像《MONSTER》中被反复提及的“体内的怪物”和《怪物的故事》的漫画,就像《20世纪少年》中的“朋友”标记,然后,在《PLUTO》中有了“冥王”的标记(传说中的冥王是有角的,也被称为“角王”。),被赋予邪恶意义的“标记”一旦被反复的提及,还有反复的出现之后,便会让读者在观赏悬疑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惊悚的情绪,并且随着情节的深入,这种情绪亦会慢慢深入内心,开始是因为画面或情节而产生的恐惧,最终形成由心底而升起的恐惧感。在这方面,浦泽经过了前两部作品的历练,通过他出色的分镜手法与一向擅长的恐怖氛围的营造,在演绎《PLUTO》的过程中则是显得信手拈来,毫不费劲了。

    眼 睛

    ——如果它用于窥探秘密,那么它的使命是用来揭示埋藏于这些秘密之下的真相。

    在浦泽的漫画中,一个被运用得非常出色的元素当属对人物眼神的诠释,众所周知,浦泽对于人物脸形的刻画是相对比较简洁的,但经他几笔勾勒,就能让那双眼睛传递富有穿透力的情绪。比如说在《MONSTER》中,天马在追寻“怪物”的过程中那种心存恐惧却又有着坚定信念的目光,还有约翰手指自己眉心示意向自己这个部位开枪的不带任何感情的眼神;再比如说在《20世纪少年》中,贤知在被告知“要拯救地球”后弹响了二万六千元的吉它后噙满了泪水,还有决定继承叔叔“遗志”继续与“朋友”对抗的神奈那坚定的目光;不止这些主角,浦泽对于笔下的任何人物眼神的刻画都是极为用心的,读者对于漫画中人物性格的把握基本上是由语言和行动来判定的,而这都离不开眼神的刻画,眼神刻画得好,那么意思就到了七八分了。在《PLUTO》中,对于刑警机器人盖吉西特的眼神描绘感觉尤为出色,身为机器人的他却有着与人类一样的外表,对于同伴接二连三死去的忧心和牵挂,以及在调查案件中那种惊讶的眼神,给人的感觉是浦泽分明就是在描绘一个人类的真实情感。在某个夜晚,翻阅着浦泽的漫画,在黑与白的世界里徜徉,那双充满惊讶与恐惧眼神画面的后一页,究竟埋藏着怎样的事实真相?最深的恐惧是在看到事实真相的前一刻,在这点上浦泽在漫画中的运用可以说是近乎完美了,那种富有张力、充满着压迫感的眼神背后,未怕前先惊三分,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温 情

    ——在把心交予恶魔之后,尚有一种名为“温情”的解药。

    浦泽近年来的作品主要是以悬疑、冒险为最主要的构成元素,但如果没有这种名为“温情”的东西,对于浦泽作品的评价毫无疑问的是要比现在低得多,历经几十年,依旧能够牢牢存在于人们记忆当中并且被时常提起的作品是不多的,而浦泽无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质素,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揭示,漫画家能够把身心投入到作品之中有多少,那么传递给读者内心之中的情感就有多少,这就是所谓的“共鸣”。在《PLUTO》已经有的短短十几话中,这种名为“温情”的元素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浦泽的作品中充满着人文主义关怀的精神,首先让自己感动,然后才能让读者感动,浦泽做到了这点,更加可贵的是煸情而能不矫情。巡逻机器人PRC1332似乎被普通人瞬间毁坏,盖吉西特来向PRC1332的机器人妻子进行一些调查工作,她为盖吉西特泡了一杯茶,然后她说:“机器人如果能像人类一样生活的话,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更像人类……话是这么说……但是人类喝茶时感受到的那种放松与愉悦的心情,却总也无法体会。”当盖吉西特把她丈夫记忆芯片交给她装入自己的身体时,她“深情”地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他就在这里……”那感动便无以复加了,因此当盖吉西特跟妻子说想去旅行来放松一下心情就只感到了拟人化而已。而接下来的诺斯2号之卷,是足足又让人类的内心情感风起云涌了一把。浦泽竟然用了3话的篇幅来讲述了诺斯2号和盲人音乐家邓肯之间的故事,从被排斥到开始了解,然后是相知的同存,然后是别离。当诺斯2号冲上天空与未知的强大力量交战之后,邓肯黑色墨镜之后是难掩的落寞,他喃喃道:“不要在那种地方唱歌啦,快点回来吧。诺斯2号……该是练习钢琴的时间了啊。”,真是让人为之默然神伤。有诺斯2号之珠玉在前,布朗德的离去多少显得有些失色,只不过当他对盖吉西特说:“因为希望死得无牵无挂才弄来了孩子,结果,这么做了却又变得不想死了……”时,还是让人有些心酸的感觉。这样的情节一而再,再而三,是足够让一个人在阅读这部作品时维持那种被称之为“感动”的内分泌激素,当盖吉西特到日本拜访了阿童木后分别时的内心旁白则更是煸情到了极致——“那孩子一直挥着手,直到完全看不到背影,还……我的心中也仿佛被什么所填满了……身为机器人的我也……”那也正是像我这样的读者们也想说的话吧,那是一种充溢胸腔的感觉。

    疑 点

    ——“解疑”的途径就在于:不是联系这个,就是联系那个。

    浦泽对于悬疑情节的把握技巧是大家所公认的,他可以一次次地埋下伏笔来刺激读者的胃口,在描绘剧情时经常运用的是时空穿插的手法,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游走,他似乎是在尽量给出所有可以提供的线索,但每当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疑点之后,人们以为会豁然开朗了,却往往是陷入另一个疑团之中。如果说《MONSTER》相对偏重的是营造“内心的恐惧”,那么在《20世纪少年》中,浦泽则是玩转了上述所说的这种手法,个人感觉不必担心这部作品将如何收尾,浦泽既然想疯狂到极致,那么一定会有他的方法。在《PLUTO》现有的情节中,在多拉基亚合众国的亚历山大总统背后出现的那只玩具小熊无疑是最吸引人眼球的疑点之一,这个被称之为“卢茨贝尔特博士”的家伙应该是幕后黑手之一,不过他是否就是那个制造“PLUTO”的人,倒是不能肯定,因为在手塚治虫的原作里“PLUTO”是由阿布拉博士制造的,而在《PLUTO》中也有一个叫阿布拉的人在第16话里以“中亚第一大脑”的身份出现在日本警署,并且在个人简历上填写的身份是“机器人”,而法学者田崎纯一郎在遇害前曾经与之会面,这个人究竟是否与“PLUTO”有关,还看不出什么眉目。疑点二,是PRC1332机器人在临检关卡遇难前的瞬间芯片所捕捉到的映像——被害人(费尔南多.兰凯)公寓大楼的楼顶有人飞跃而过,这个伏笔应该会埋藏较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它很可能是揭示剧情真相的关健之一。疑点三,就是关于机器人刑警盖吉西特的记忆问题,“一个500就好了。”的残缺记忆在他脑海中反复出现,而他自已也怀疑记忆芯片是否有可能被擦写过,联系到三年前阿道夫的哥哥被ZERONIUM弹轰杀,而凶手的线索也明显指向的是他,当盖吉西特拜访阿童木时,阿童木在看过他的芯片后感慨道:“盖吉西特先生,您是……”,是什么呢?人类?围绕着他的疑点,都指向的是他的过去。此外,关于波斯王国“机器人势力”的真相,以及“博拉调查团”的成员们所掌握的事实,还有笼罩在多拉基亚合众国的亚历山大总统身旁的阴影,一切都尚待展开。以浦泽的实力和这次用心的程度,这部作品起码不会比前两部作品逊色。

    结 语

    ——所谓“结语”,往往不是用来总结的,而是用来补遗的。

    世界上有七个代表着最先进的技术,有着足够扭转乾坤的最强大力量的机器人,分别是:瑞士的蒙布朗、英格兰的诺斯2号、土耳其的布朗德,德国的盖吉西特、希腊的赫拉克勒斯、日本的阿童木、澳大利亚的艾普希隆

    前三个已经被“PLUTO”KO了,还剩下四个,联系亚历山大总统与“卢茨贝尔特博士”的对话来看,“PLUTO”会暂时停止行动,用意何在,不得而知。但如果剩下的四个能够一点点接近事实真相的话,“PLUTO”应该会再次出动吧?

    忍不住还是要说一句,澳大利亚的艾普希隆真的很美,感觉跟约翰很神似。而关于布劳1589,这个唯一杀害过人类而被关押的机器人,经检查后没有缺陷,完美?正如阿童木所说的,“完美的就像人类一样,于是杀人?”。关于人工智能,在将来究竟能够达到何种水平,不劳我多废唇舌。不过,当浦泽“在将来,机器人进化了,而人类……”的旁白映入眼帘时,我真切感受到了有什么正在失去一样,胸口也一下子变得空荡荡了。(deepwater)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29]
我的日志[2]
呓呓梦语[24]
左顾右盼[3]